什么是“超显性”和“相对显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21:18:09

显性假说

早期以A.V.布鲁斯和D.F.琼斯等人为代表。

他们认为多数显性基因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和发育,相对的隐性基因不利于生长和发育。杂合个体进行自交或近交就会增加子代纯合体出现的机会,暴露出隐性基因所代表的有害性状,因而造成自交衰退。如果选用这些不同的自交后代纯系(自交系),来进行杂交,那么由一个亲本带入子代杂合体中的某些隐性基因会被另一亲本的显性等位基因所遮盖,从而增进了杂合子代的生长势。由于杂种优势涉及许多基因,而有害的隐性基因和有利的显性基因难免相连锁,所以要把为数较多的有利基因全部以纯合状态集中到一个自交后代个体中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因而不可能获得一个同杂种生长势一样强的自交系。在杂交子一代中则几乎全部的有害基因的作用都为其有利基因所遮盖,因而出现杂种优势。显性假说所解释的这种有害隐性突变基因被显性基因遮盖所表现的杂种优势叫突变性杂种优势,这是异体交配生物群体赖以抵消有害突变压力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野生型基因一般是显性的,显性基因多编码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突变基因一般是隐性的,隐性基因多编码失去或降低活性的蛋白质。因此杂合体AaBb的生活力高于纯合体AAbb或aaBB。这便是显性假说所说的杂种优势的生化基础。

◆超显性假说

首先由G.H.沙尔于1911年提出,认为杂种优势是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后产生的一种刺激发育的效应。后来E.M.伊斯特于1918年认为某些座位上的不同的等位基因(比如 A1和A2)在杂合体(A1A2)中发生的互作有刺激生长的功能,因此杂合体比两种亲本纯合体(A1A1及A2A2)显示出更大的生长优势,优势增长的程度与等位基因间的杂合程度有密切关系。依照超显性假说,杂合体A1A2、A1A3、A2A3等始终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因此A1、A2、A3、…等基因可以一定的频率保存于这个群体之中,成为一种平衡的多型性而使群体蕴藏着最大的适应能力。这样的杂种优势可以叫做平衡性杂种优势。

超显性假说所说的杂种优势的生化基础至少有两种可能情况:

①两个等位基因各自编码一种蛋白质,这两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各自独立存在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例如人类的镰刀形血红蛋白杂合体(HbA/H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