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白衣天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8:25:00

文/张功臣
  一代中国人是通过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记住了白求恩的名字,了解了他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救死扶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但是,如果不是亲眼领略他的文采,我们很难相信竟还有一个“散文的白求恩”的存在,同样,也无法认识到他的另一面——他的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他的古井般深奥的内心世界。
  据美国的一位“中国通”乔纳森·斯潘塞在《改变中国》一书中的介绍,白求恩不仅是一个技术精湛的胸外科医生,一个忘我献身的理想主义者,同时还是一个才气横溢的作家。在风尘仆仆奔波于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两年多时间里,白求恩形成了一个习惯:在战斗的间歇,在每天长达18个小时的工作之余,他总要写点什么。这些文字在他死后被人们收集起来,竟有几大本之多。
  战争总是与死亡和血腥联系在一起的,在来中国之前,作为一个职业医生,白求恩已经历了太多生与死搏杀的场面。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作为加拿大军队的一名担架兵,在战斗中负过重伤。战争结束后他在欧洲各地攻读医学,后来到美国的底特律开办私人诊所。1936年,正在麦吉尔大学医学系担任胸外科医生的白求恩受一个名为“支援西班牙民主委员会”的国际组织派遣,前往西班牙帮助与佛朗哥政权浴血厮杀的民主派军队,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再次目睹了成千上万的士兵在马德里前线英勇战斗、献身沙场的情形,深受震动。他对于资本主义的仇恨,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也是在这血与火的图景中逐渐坚定起来的。这一点,从1939年冬天他于中国抗日前线的战地医院里所写的一则手记中,我们仍能看出他长期思索的心迹:
  人类的敌人是什么样子?他们的额头上刻有符号吗?是能否让人一眼就看出来?不会的。相反,他们也是可以获得尊重的人……如果他们钱多得用不完,他们也支持个人和公家的慈善事业。他们也给大学捐款。他们对家人也是充满柔情蜜意。他们服从法律,他们的法律,有产者的法律。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个迹象上认清这些先生的。一旦有人要减少他们的利润,他们内心中的那个野兽就会怒吼扑腾。他们就会变得冷酷无情,疯子一般的猖狂,刽子手一样毫无怜悯。只要人类坚持进步,这种人就必须被消灭。只要他们还有一口气,这个世界就得不到一刻安宁。正是这些人让这个世界遍体鳞伤。
  (摘自《人物》2000年第11期)节选
  永远的白衣天使——白求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