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地区论坛第十二届十三届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8:12:22
外长会议

东盟地区论坛成立于1994年,现有26个成员,是本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官方多边政治和安全对话与合作渠道。中国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有关进程,倡导开展非传统安全合作。

第十二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2005年7月26日至8月1日在万象举行。

中国驻老挝大使刘永兴代表中国外长李肇星发言时指出,以东盟地区论坛为代表的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日趋活跃,维护和平、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已成为地区共识,但亚太安全还面临不少挑战,地区热点问题仍很突出。
他说,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威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走私、贩毒、海盗、洗钱等跨国犯罪日渐猖獗。生态恶化、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问题,制约着亚洲的发展与繁荣。

他说,面对亚太地区新的安全形势,中方认为,东盟地区论坛的未来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相互信任。这是论坛开展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当前,亚太地区各国对安全问题仍有不同的认识与关切,对如何深化安全合作也有不同看法。中国将继续以东盟地区论坛为地区安全合作的主渠道,巩固和加强建立信任措施,使之贯穿于论坛发展进程始终。

二、尊重多样性特点。亚太各国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东盟地区论坛成立以来,尊重这一现实,逐步形成了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照顾各方舒适度等合作经验和原则。这些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特点值得继续发扬光大。

三、处理好论坛与其他机制的关系。亚太多种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共存,这是地区多样化的客观反映。东盟地区论坛应保持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处理好与其他各机制间的关系,加强相互联系与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四、保持活力,推动论坛不断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论坛应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促进地区安全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说,中方支持充实论坛的合作内涵,主张加强在反恐和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国防官员对合作的参与。

他说,中方支持在协商一致、尊重各国主权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开展预防性外交的途径与方式,欢迎设立“建立信任措施与预防性外交会间会”,希望这一机制在建立信任措施和预防性外交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