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例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0:50:58

一九五五年,帝国主义阻挠亚非会议召开的企图失败后,又力图扩大亚非国家之间的分歧,特别是挑拨亚非国家和我国的关系,妄图使会议不能达成协议。因此,会议开始的第一天(四月十八日),有的人便在会上提出所谓“共产主义威胁”、所谓“颠覆活动”和宗教信仰自由问题,把矛头实际上指向中国,使会议气氛一度相当紧张。第二天,轮到我国发言时,周恩来根据会议发展情况,临时决定将原来的发言改用书面散发,另外针对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造谣中伤,作一补充分发言。在发言中,周恩来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接着,周恩来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排斥和对立。”在演讲中,周恩来还以确凿的事实和有力的论据,令人信服地回答了所谓中国没有宗教自由、中国进行颠覆活动的问题。他欢迎所有与会代表亲自到中国参观,特别是到中国东南沿海和边境省份参观。呼吁大家加强团结,一致对敌。周恩来以十八分钟诚挚、友好、机智、客观、说服力强的演讲,获得了与会代表普遍热烈的欢迎和赞扬。当时的缅甸总理说:“周恩来的演说是对抨击中国言论的一个很好的答复。”就连曾在会上发表攻击中国言论的代表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周恩来的出色演说,很快扭转了会议的主流,并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挫败了帝国主义阴谋,促进了亚非国家在反帝反殖民基础上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