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6:00:23
这首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简析】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离乱也久已没有得到他们的音讯,连写封信去都没办法,怀念之情层层递进。

“露从今夜白”说明了当时的时令实在白露,同时又给作者一种凄凉,寒意之感,意思是“叶上的白露从今夜开始,才发现是白的”(其实这一句的解释并不十分重要,了解所表达的意境即可),“而天上的月亮还是故乡的比较明亮”(这一句尤其关键,明明是同一轮明月,而作者却固执地认为故乡的比较白,更令得读者体会到他的思乡情节)。

原文:

戍鼓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③,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④未收兵。

译文: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月还是故乡的明。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不停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明月忆乡人,唯我独思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