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利率和名义利率是不是一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25:13

不是
基准利率是国家央行规定的最低利率标准,即各家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但是不能低于这个水平(如果是贷款利率,那就是不能高于这个基准)。
名义利率是相对于实际利率的,名义利率通常就是各家商业银行的挂牌价,但是由于实际的经济运行中是存在通货膨胀的,因此,实际利率就无法达到名义利率的预期。
例如,在利率为1%的时候,存入100元为期一年,一年后拿出了110元,但是发生了通胀,110元的购买力只相当于一年前的95元,那么实际利率就只有—5%了。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所谓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名义利率虽然是资金提供者或使用者现金收取或支付的利率,但人们应当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例如,张某在银行存入100元的一年期存款,一年到期时获得5元利息,利率则为5%,这个利率就是名义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