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原理的相关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20:07:22
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
这里的“星载时钟”和“卫星星历”指什么,不理解。
强调一下,我要的是那两个词的含义GPS的。

卫星轨道资源十分拥挤。卫星受到地面发射源的干扰越来越多,这些干扰给正常的卫星广播和通信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甚至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社会影响。为了保证卫星的通信安全,2 0 0 2 年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引进了美国T L S 公司生产的TLS2000卫星定位系统,使我国具有了对静止轨道卫星http://www.gps5.cn的发射源进行定位的能力。

TLS2000定位系统http://www.map5.cn在对卫星的上行发射源进行定位时需要有一个位置及频率合适的卫星给予配合,同时对该卫星的星历也有很高的要求(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依赖于卫星星历的精度)。 目前,卫星星历的来源是美国的celestrak.com 网站,近期该网站声称由于涉及到美国国家安全的一些问题,将关闭该网站。因此,建立自己的卫星星历生成系统刻不容缓。

另一方面,卫星监测的目的之一是核实卫星的在轨情况,通过卫星星历可以掌握卫星是否在合法的轨位范围内运行。从卫星信号监测的角度考虑,建立卫星星历生成系统也是很必要的。

1 卫星星历格式及经典轨道参数

在卫星干扰源定位系统中,我们采用的星历格式为双行根数星历即指Two-Line Element,是北美联合防空司令部(NORAD)、美国航天司令部(U S S C )以及美国宇航局(NASA)普遍采用的一种星历格式,在他们的相关网站上提供有定时更新的双行根数卫星星历数据库。

根据开普勒定律:卫星运行的轨道为一椭圆,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与地球质心重合;卫星的地心向径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卫星运行周期的平方与轨道椭圆长半径的立方之比为一常量。由此可知,人造地球卫星在空间的位置可以用几个特定数据来确定,这些数据就是轨道要素也可以称为轨道参数。在双行根数星历中就包含着人造地球卫星的最重要的6 个轨道参数。

(1)a—— 轨道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