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这个说法对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3:26:59

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来看,这句话是错的,明显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要说明的是认识的客体不同于物质的概念,它既包括物质,也包括意识范畴的理论和经验。“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抹杀了实践的意义。认识不能改造客体,更不能创造客体,这个任务是由实践来完成的。
mfmfmmf所说犯了“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相对主义错误。

这取决于对“认识”的定义
换句话说,如果这个说法是对的,那么这个说法就是对的;如果这个说法是错的,那么这个说法就是错的。

sunyp0805 你在一个“什么是偶然性”的回答中提到,“偶然性是人类认识能力不足而造成的,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偶然性会逐步降低,人类社会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从一片混沌的偶然逐步走向必然的”

根据量子力学,一个量子单位的速度和位置两个信息中的一个必须是随机的,两者不能同时为必然。并且与测量的仪器先进程度无关。

人的认知过程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既然是相互作用,本无所谓谁在先谁在后。
但是,由此派生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者为了谁在先的问题争得不亦乐乎。唯物主义有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唯心主义也有自己的观点和论据。例如经验告诉我们,客观事物的存在是不一某一个人的存在为转移的,因此客观在先,主观在后;但唯心主义认为,如果唯物主义是对的,那么在主观不存在的时候,对于这个特定的认识主体来说,客观事物是否也就不存在了呢?
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谁在先只是一种理论假设,使我们得到认识事物的方法。例如对宇宙大爆炸的认识,认为宇宙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起点,人类的认识仅限于在这个起点产生的时空和物质。显然这是违反唯物主义的,但是超出这个范围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根本无法延伸到宇宙大爆炸之前的时空和物质。在这种情况下,唯心主义的观点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