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西学指的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17:43:34

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说汉语,穿儒服,同时宣传西方科学知识,赢得一部分开明封建士大夫的好感。后来,他向明朝皇帝进献《坤与万国权图》,八音琴,自鸣钟等,受到召见,获准留居北京传教。随后,又有一些传教士来华,他们和利玛窦一道,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的儒家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了突出贡献。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清顺治,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康熙帝重用传教士南怀仁等修订立法,铸造火炮。天主教在中国发展很快。后来,罗马教皇颁布谕旨,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孔,祭祖;一些来华的传教士又干涉中国内政。1723年,雍正帝下令禁止传教。西学东渐的势头衰落下来。

西学亦称“新学”。与“中学”相对。泛指西方文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特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成为当时先进人士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根据。
西学类又分算学、 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

分算学、 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

同一楼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藉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它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