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b小调前奏曲》(Op.28,No.6)曲式分析报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16:56:02
肖邦:《b小调前奏曲》(Op.28,No.6)曲式分析报告

1、概述:

⑴ 相关背景资料

① 肖邦音乐创作的题材范围

a、爱国激情性

b、主观抒情性

c、生活场面性

② 关于“序曲”体裁(四种含义)

a、Introduction:引子;结构概念。

b、Overture:序曲;演出概念。《××》序曲

c、Prelude:序曲;体裁概念。《序曲》

d、Sym-Overture:交响序曲;体裁概念。

如:

有文学性意义:《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

无文学性意义:《春节序曲》

③ 关于肖邦的op.28

a、这套作品开始,“序曲”才独立出来,器乐曲中才有了成型、独立的一段曲式。

b、肖邦的Op.28在音乐史上地位非常重要,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音乐格言”和“钢琴诗人的音乐日记”。

c、根据传说,这套作品中的大多数产生于1838年。当时,肖邦身患肺病,他的好友乔治·桑带他到西班牙的一个小岛上疗养。乔治·桑和其它一些音乐家、理论家都曾试图对这24首序曲作文学性解释,加上标题。乔治·桑曾为第6首冠名为《波兰在灭亡》。

⑵ 结构性质与结构图式:

这首作品的整体结构性质为以并行不等长的两句式乐段为基础、另加尾声的一段曲式。

大致结构图示如下:

A26 = a8[4(2+2)+4]+a14[6(2+2+2)+4+4]+Coda4
b: V II6 i ———

2、分析

第一乐句可分出两个4小节分句,构成“2+2+4”的综合关系。其中的旋律形成了三次波浪式的起伏,它采用有逆分特点的节奏、在低的音区演奏,具有“恳切倾诉”的性质和“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