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鉴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22:58:20

参考一下
这部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通过对知青生活、命运、成长、斗争的具体描绘,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热情讴歌了他们垦荒戍边、建设边疆的生活战斗风貌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
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1984年获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是几十万北大荒知青生活的一个缩影,曾感动了无数读者。

这是中国当代作家梁晓声的知青小说选集。 “文革”结束之后,知青文学曾迅速地引起了全国性轰动效应,其中梁晓声就是其中干将之一,曾经是知青的他以其饱含激情的笔调,描述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的群体,对历史进入深刻的反省的同时,对个体自我也进行了灵魂的拷问。可以说这本梁晓声的知青小说选集不仅体现了梁晓声知青小说的整体风格,而且也反映了中国新时期知青小说的成就

梁晓声的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时,总有一种异样的情感,抑或是对那段沉重历史的重温,体味锤炼的阵痛和重铸的艰难;抑或是为了超越磨难的苦痛,哀中奋起,寻觅一种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抑或是历史再一次天降大任于斯,催促我们这一代人去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从1983年7月我第一次读到这部作品,至今已24年了,漫长的24年!我已是“奔六”之人,自称或人称为“樊老”,惟有靠“难忘”、“回忆”、“追记”云云去疗救对青春伤逝的恐慌和畏惧。尽管如此,可是我每读一次《今夜有暴风雪》,总会身不由己地被引进作品所营造的悲壮、雄浑、苍莽、壮阔的情境之中,去捕捉那游荡于遥远过去又联系着无限未来的“精灵”。

早期的“知青”题材作品,虽然具有强烈的批判和否定精神,但是作品的基调往往是阴冷凄凉,灰色暗淡,透过酸酸楚楚的泪眼和涓涓流淌的鲜血,我看到的大都是一种莫名的感伤、无奈和凄苦。作为一名“知青”和许许多多有着同样经历的朋友们一样,对之是不能完全认同的,关于这一点,我在《从苏里的形象看〈网〉的思想倾向》文艺批评中已袒露了心迹。因为我认为这些早期的“知青”题材作品所揭示的并不是“知青”生活全部的真实。正如同我现在时常学习“文化发展论坛”网友左春和同志的许多文章一样,他始终是在用第三只眼观察社会、批判人生,其否定的果敢和直抒胸臆的坚决,令我非常钦佩。然而,希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