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中加点字:寡助之至中之和至,是天时不如地利中的是 3个字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0:41:46
急!!!!!!!!!!翻译:之 至 是 这三个字,要分开来翻译

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一般不翻译。
至:极点的意思。
‘寡助之至’就是说‘失去人心,众叛亲离到了极点’
是:在文言中‘是’一般翻译成‘这’是个代词,由于你的文段不完整,我将它翻译成‘这就是……的道理’的意思,也就是说,将整句看成一个判断句。

1.天时、地利、人和:《荀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荀子所指的“天时”指适合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 形,“人和”是指得人心,上下团结。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是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人和”则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2.天时不如地利:天时,指适合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3.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   3.三里之城:周围三里的城。   4.环:围。   5.夫:发语词。   6.然而:但是仍然。   7.者······也:是因为(表原因)。   8.不如;比不上。   9.也:判断句的标志。   10.城:城墙。   11.池:护城河。   12.兵:武器。   13.革:铠甲,盔甲。   14.坚:坚固。   15.利:锐利。   16.米粟:粮食。   17.委:抛弃。   18.去:离开。   19.故:所以。   20.域:限制。   21.以:用。   22.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限。   23.固国:巩固国防。   24.溪:河。   25.险:险要。   26.威:建立威信。   27.寡:少。   28.得道者:得到治国之道,施行仁政的人。   29.失道者:失去治国之道,不施行仁政的人。   31.畔:同“叛”,背叛。    32.之至:达到极点。    33.顺:服从。   34.以:凭借。   35.“故君子”二句: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36.必:一定,肯定。   3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以,用。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