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 新现实主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02:00:58
国际关系 新现实主义 基本观点

产生背景:
  新现实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正值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和第三世界异军突起之际。1973年石油斗争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危机、能源短缺、人口爆炸,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困扰着整个西方世界。战后一直在西方政治学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已经无法充分解释和说明国际社会的现实。此外,在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论上的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之间的论战也接近尾声,传统主义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新行为主义过于复杂玄妙、晦涩难懂,也不能有效解释现实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学者开始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修正、改造和补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现实主义学派。肯尼斯·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1979)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巅峰之作, 因其强调国际体系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制约作用,新现实主义有时也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

  基本观点:
  1,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性,而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
  2,认为,在国际冲突的关键时刻,国家所最终关心的不是权力,而是安全。
  3,结构是新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
  沃尔兹确定了由三部分组成的机构定义:排列原则、单元的特点和能力的分配。 按这一定义,国际政治体系具有以下结构特征:(1)主权国家之间的无政府状态;(2)行为体之间最小限度的功能差异;(3)国家能力的分配。 在他看来,前两个特征是不变的,否则国际政治体系和国内政治体系的区别就消失了。这样,结构变化是由第三个特征——各单位实力对比的变化造成的。结构通过社会化过程和竞争过程给行为主体设定了一系列限制条件,来“国立国家的某些行为,惩罚那些不响应鼓励的行为”,因此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国家行为的变化。

  除了沃尔兹之外,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有罗伯特·吉尔平、A.F.K.奥根斯基 和 布诺伊·德·梅斯奎塔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