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4:22:18

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

  三 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释】
  (1)不尚贤,使民不争:"尚贤"即崇尚贤才异能,即鼓励人民竟相"成名",它促使社会人群分化特化,使社会偏离混沌无名态。"不尚贤"是不鼓励社会人群的分化特化而使社会安守于混沌无名的举措。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贵难得之货"即看重稀贵之物,它使社会已形紧张的稀缺资源的供应更趋紧张。资源供应的过分紧张促使人民频繁地触犯社会通行的游戏规则而为盗。"不贵难得之货"就是要求统治者不去加剧资源供应的紧张局势,不去追求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的代价才可以换取的奢侈生活。老子的把人民为盗与社会资源供应的紧张相联系的思想被韩非子所继承发挥。

  (3)虚其心:系统的主控中心即"心"。"虚其心"即去除系统中起主控作用的各种成见。在老子道论中,绝圣弃智,以及弱化统治者的主控权能等主张都属于"虚心"之举。

  (4)实其腹:"腹"借喻行为体的维生功能。从事于基本的经济建设,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即"实其腹"。

  (5)弱其志:即软化行为体的犟执性趋求。

  (6)强其骨:"骨"喻指系统的基本支架,"强其骨"即提高行为体的自立自足能力。

  (7)无知无欲:"虚心"则"无知","弱志"则"无欲"。"使民无知无欲"义即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

  (8)智者:智,如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