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词的一个问题,请各位帮帮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2 18:46:56
关于宋词我有一个疑问---既然宋词最早是依调填词,那为什么在相同的词牌里的词中的某些相同位置的字可平可仄呢?举个例子,例如<<水调歌头>>词中的第一个字就可平可仄.我们知道,调即曲调,也就是乐谱,词即歌词,是用来配乐演唱的.在宋代时是先有曲调,然后人们才依调填词,而且填词也是很严格的,而现代则刚好相反.一首曲子音调有高有低,汉字的声调也有高有低,因此在填词的时候应该根据音调的高低来填上相应声调的汉字,这样唱起来才会有一种音律的和谐之美,否则就破坏了这种和谐美.例如,在一个唱高音调的位置填一个”赏”字的话,那么唱的时候就会让人听起来好象是个”上”字了,这样音律就不和谐了.既然曲调是先定下来的,那么填词的时候所填的对应位置的字也应该是定下来了的才对,但是在大量的宋词里,为什么在相同的词牌里的词中的某些相同位置的字可平可仄呢?这我就有点想不明白了,请各位帮忙回答一下,多谢了!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虽然最早词是用来哼唱的小曲儿,如敦煌曲子词。但古时所说的曲调和现在的旋律是有差别的,如果你听过日本艺妓弹着三味弦唱的曲儿就能明白了。很多配词的古曲听上去很多时候像是在说话。另外,无论是说话还是唱歌,很多位置的字实际上是轻声甚至是吞音,这就意味着在这些位置上的字的平仄对全句的韵律和走势不起任何作用。
根据这两点可以总结出为什么词中有些位置的字可平可仄。
4楼的答案文不对题。

楼主须知词是有“变调”“减字”“增字”的,变调的例子急切间倒没想起来,不过”“减字”“增字”是有很多的,毛泽东就写过几首,如《减字木兰花》。说明词虽然严格,但也并非不可变化。

具体的变调的话举例来说,nǐhǎo (汉语拼音,汉字的意思即:你好)为最普通的中文问候语,nǐ 与 hǎo 都是原调"第三声",不过合音节第三声的 nǐ 须提升为"第二声" ní,“你好”要念为 níhǎo。变调在客家话里是比较复杂的;不过在闽南语里也是相当复杂的,而最复杂的变调却是存在于吴语与晋语当中,而试想,有宋一代是什么语当道?北宋定都汴京开封,在河南,不是说晋语是说什么?南宋偏都临安杭州,可不是以吴语为尊吗?故须看清楚这一点

另外,我们现在是平,宋代未必是平,宋时是仄,未必现在是仄,这一点,也是一个因素

http://post.baidu.com/f?kw=%CE%C4%B7%E1%CA%E9%D5%AB
文风书斋吧欢迎你,去探讨

因为如你所知,宋词只是在开始是依调填词,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后,宋词进入一个新的深沉的时代,大概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宋词不再依附于曲调,而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就不必要讲究平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