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养了百多头猪,妈妈还想持续下去。不知市场如何,请专业人士提点建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2:34:52
我需要更专业的分析

先作以下分析,然后你再看后边的利润去向。

目前环境:
1.养猪的成本降不下来。
即便国家给予财政补贴,鼓励养猪以求增加供给,平衡价格。但相关饲料,猪料,兽药,运输费用,人工费,水电等价格受农产品价格上升拉动将会依然坚挻。供给者的生产成本的提高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来,表现在最终消费价格上。

2.养猪环境的恶化。
养猪的风险没有保险机制。养猪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或数量才能规避猪发生病疫死亡的风险。
其中一头100公斤重的猪一般的除去成本可以有400多元的利润,可是这是在理想状态下花费5个月左右的时间加上保证猪健康成长,事实上其中猪的病疫死亡的风险比较高,容易受气候,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
猪仔的市价竟然比毛猪贵得多!如此极大加大了养猪者的养猪成本。
例如其中一头成年猪的意外死亡可以=白养4头猪(加上死掉的一头),并且养猪者有可能有遇到养到光吃料不长肉的“茱儒猪”的这些难以预料的风险。
如此花掉的时间精力尚无法精确度量。
国家的补贴只是简单的给100元,只不过相当于几天的养猪成本,可是这些无法规避的风险却依然由养猪者承担。

因此据我所知,个体养猪者已经在不断的减少,而我国的个体养猪者占很大的比例。
国家财政的补贴对许多养猪者撤出投资行为没有太大的影响。

3.通货膨胀的影响。
养猪者要求的报酬自然会水涨船高,在养猪无保险状态下花费掉大量时间成本和精力还不如收回投资去做别的生意。
不仅如此,包括经销商,运输者,物料提供者等要求的报酬率不会降低!!!
一旦养猪供应链中的某一个环节因为在通货膨胀下成本的提高得不到补偿,猪肉价格必然难以大幅下降!

进一步分析如下:利润去向

一,虽然养猪户得到国这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是国家补帖的目的很明显是:增加供给平抑猪肉价格,以稳定国内经济,抑制通货膨胀。
供给一增加,养猪户又会回到一种弱势地位。
如此一来猪肉价是稳定了,但是生产成本会不会降下来,
恐怕在国内没有哪位经济学家敢于断言保证现有情况下能够改变目前养猪户的弱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