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一、二战时的教育制度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8:58:11
1910-1945时的教育制度
不好意思,是指希特勒当政前

帝国时期(1871~1918)
1871年普法战争后,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网迅速扩大,确立了三种类型的普通学校:古典文科中学、文实中学、高级文科中学。在这种普通“补习教育学校”基础上创立了职业学校,并在各地迅速推广。职业学校师资的培训工作逐渐得到重视,有关的培训学校也相继建立起来,这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3.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1933)
魏玛共和国于1920年4月28日通过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学校法》,废除了贵族化的预备学校,建立了划一的初等教育机构--四年制的基础学校,增设了一种新型的九年制中学,名为德意志中学。在师范教育方面,《魏玛宪法》规定,所有国民学校教师都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在这时期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型的高等专科学校随之出现。 4.纳粹统治时期(1933~1945)
1933年以后,德国陷入纳粹统治时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学校管理制度,各类学校进行所谓的“种族教育”,这个时期的学校教育受到严重破坏,中学几乎减少一半,高等学校的发展处于停顿状态。

男生;5-10义务教育
10-14少民队(集体教育)
14-18 希特勒青年团 (社会实践、专业技能)
18—21帝国劳动一年 参军
21岁后编入预备役 进入职业领域 (发挥专长)
女生:5-10义务教育
10-14少女队(集体教育)
14-18德意志女青年会(社会实践、劳动技能)
18-21帝国劳动 但不和军事有关
21岁后做母亲或家庭妇女少数进入职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