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绣球选婿的来历和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6:00:01

抛绣球择婿的方式虽然在古人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这种情节的描写还是有一定根据的。据说,抛绣球与壮族民俗有关。早在二千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就绘有一种用青铜铸制的古兵器 飞砣 。这种兵器多用于狩猎,可以击中相距一定距离的猎物。随着历史发展,这种原始的兵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人们以飞砣来命名一种彩球。宋代时,抛接彩球的游戏就已是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了。宋代诗人朱辅的《溪蛮丛笑》中记载: 土俗岁极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 飞砣 。 这种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菱形等。它大如拳头,内装实物,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扔抛之下彩带飞舞,耀眼夺目。这种彩球就是以后绣球的雏形。

  直至今日,抛绣球的习俗仍在广西地区广泛流传。每当男女青年互相爱慕要表达心意之时,便借抛绣球来选择心仪对象。在当地的歌场上,壮族小伙与姑娘们各分队伍,对唱山歌,寻找中意对象。有了心仪的对象,姑娘们便将各自用花布精心做成的绣球,抛向自己心爱的小伙子。假若小伙子也满意,就会在绣球上系上赠物,抛给自己倾心的姑娘。一来二去,一对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便定下了终身。

  在今天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泰国和南美洲墨西哥的部分地区,当地的人民也有制作绣球、将绣球作为吉祥物馈赠亲朋好友的风俗。墨西哥人的绣球比较小,颜色鲜艳,制作精美。每逢佳节或贵宾来临,好客的墨西哥人就会给客人或长辈馈赠绣球,代表吉祥如意。泰国当地的居民将绣球视为佛的替身,认为经常佩带有驱邪健体的功效。

广西的风俗。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