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惨痛教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3:58:37
是道考题```
主要是不太清楚成功经验`````
先谢过~!

其实这道题的关键是中国在经济建设上的步骤转变!而经验和教训是不能分开的!

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第二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第三次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第一次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求成工业化。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高速度。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严重的弊病是使企业失去活力。
第二次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南别是吸取了"文革"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核心内容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第三次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映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迈向21世纪
教训:发展工业,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改革和变革生产关系要遵循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则,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道路。

成功经验:

1.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1956年5月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中共八大把它确定为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强调既要反对保守主义,又要反对冒险主义。这一方针的执行虽然经历了曲折反复,但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和经验。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样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