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师旷劝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5:22:02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题目:1.下列各组括号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恐已(暮)矣\朝三(暮)四
B.(炳)烛之明\彪(炳)千秋
C.孰与(昧)行乎\拾金不(昧)
D.(善)哉\多多益(善)
2.解释加括号的字
A.(安)敢戏其君乎:___________________
B.臣(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A.晋平公问于师旷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文中所说的“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建本》)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安。

思考:晋平公为什么要称赞“善哉”?

译文:有一天,晋平公同著名的音乐家师旷闲谈。晋平公叹了口气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笑着说:“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沉下了脸,不高兴的说:“哪有身为臣子而取笑君主的呢?”师旷连忙起身下拜,谢罪道:“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像蜡烛照明一样。但是,点亮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平公一听,连连点头称赞:“说得好。”

点析:学习是为了照亮人的行程,指导人的行动。这里,师矿用“日出”、“日中”、“炳烛”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学习的三个阶段,是十分形象的。
人与动物的区别,恐怕就在于人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学习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捷径,学与不学是根本不同的,什么时候学习都不迟。人到老年,精力和记忆力都大大衰退,比起青年人来,学习上的确存在更大的困难。但是,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困难再大也是能够克服的。
在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当一个知识盲、科技盲已经行不通了,随着我国加入WTO,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我们是否因为岁数大一点就不学习了呢?这里应该问自己一声:“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A 2.A哪里 B听说 3.A皇上问师旷说 B少年好学 就好像日出的太阳 4.少年时学习的时期,是以后学习的奠基期 就像是太阳。 5.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只要付出努力,一定会成功。

点燃蜡烛照明,跟在黑暗中走路相比怎么样呢?

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
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