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全国计算机(含软件类)毕业生(大专及以上)人数大概有多少?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多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7:26:14
每年计算机(含软件类)的招生人数也可以算在内...以及增长速率...

截至9月1日,有351万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尽管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但仍有144万的200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而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

本周二,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CPI同比上涨6.9%,再创11年来新高—“再创新高”用在CPI上,几个月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尽管学界、民间多有争议,国家统计局的解读依然是“结构性上涨”而非“通货膨胀”:11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CPI的6.9个百分点涨幅中,仅食品类就拉动上涨5.94个百分点,扣除这一因素,纳入CPI统计口径的其他7大类拉动不足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统计数据还显示,11月,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0%。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5.6%,租房价格上涨4.5%。

这两个数据,对于将在2008年走出校园的559万大学生来说,极为关键。吃、住,是他们一毕业就必须面对的两大生计问题,也是两项不可避免的支出。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食宿,目前是学校统一安排,价格稳定自不必说,还有许多优惠。单就吃饭而言,尽管几个月来食品类价格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尽管“某校学生因为食堂涨价而到另一校食堂吃饭”的小道消息偶有传出,但总体而言,因为相关决策者对大学生的关心,校园食堂基本与CPI上涨绝缘。这从一些媒体报出“白领到高校食堂蹭饭”的新闻中就可窥一斑。

也正因为此,当在“价格温室”中生活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开始自理吃住时,难免顿感“冰火两重天”。

一路高涨的CPI对大学生们的影响,还不仅仅在吃住上。尤其值得引起社会注意的是,CPI再度上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也是中国十年来首次提出货币从紧。

许多经济学者分析,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于中央“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目标,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但银根收紧也会造成一些其他影响,比如一些能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可能会遇到资金困难,影响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和员工的薪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