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为什么要扑火呢?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2:41:21

因为飞蛾在夜间飞行时主要是靠月光来辨别方向的,当它们确定飞行方向时,它们会记住飞行方向和月光的夹角(注:月亮离地球很远因此月光可以看做是平行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它们就可以依据这个角度来调整飞行路线而又不至于偏离原来的飞行方向;飞蛾遇到灯光时,强烈的光线误导了飞蛾,飞蛾以为这就是月光,灯光是呈辐射状的,所以飞蛾为了与所谓的月光保持固定夹角只能围着灯光绕圈,越绕越近,最后扑火而死。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说飞蛾为了寻找花粉而进化具备了趋光性,扑火其实是把光源当作了花朵(花在夜间会发出一种不可见的“夜光”),不过这种说法不太具有说服力。

这个原因是存在争议的,
理由:
求生是写入基因的最深刻的本能。只有思想能够抗拒本能,所以只有人类能够自杀,其他动物自杀的传说,例如旅鼠奔赴“死亡之约”,也仅仅是传说。但是飞蛾扑火并非传说,而是每个人都见过的事实,如果这不是自取灭亡,又是什么呢?
飞蛾扑的其实是火光。灯光同样能吸引它们飞扑过来,除非是专门用来捕杀它们的诱蛾灯,否则灯光对它们来说一般并不致命。所以它们被光吸引不是为了寻死。蛾是夜行动物,选择在夜间出来活动,就是为了能在黑暗中躲避天敌,趋光等于暴露自己的行踪,似乎不应该是它们的习性。它们为何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
蛾的历史要比人类久远得多,它们的趋光性不会是因为人类的灯火而出现的。在人类诞生之前,夜晚最明亮的光源只有月亮。也许飞蛾的趋光性与月亮有关?最早这么想的是德国昆虫学家冯·布登布洛克,他在上个世纪30年代提出假说称,蛾在夜间飞行时,很可能利用月亮作为导航工具。由于月亮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在蛾飞行时,月亮和它的相对距离没有变化,在空中的位置看上去是不动的。因此蛾可以利用月亮进行定位,例如在飞行时让月亮始终位于右前方45度的位置,就可以让自己的飞行轨迹保持一条直线。
对蛾来说,月亮就等于夜晚里最强的光。如果它们见到某盏灯比月亮还亮,就会把它当成月亮用来定位。但是灯与蛾离得很近,在蛾飞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地发生变化。蛾试图让灯的方位保持不变(例如让灯始终位于右前方45度的位置),其结果就不再是沿直线飞行,而是一条围绕着灯的螺线,盘旋而来,逐渐接近光源,最后“砰”地撞上灯,或“哧”地被火烧着。
这个解释听上去很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