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认为伯夷是贤人呢?为什么古代那些主动放弃君主地位的人都是贤人呢?儒家不是讲究出世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13:19:33

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为的就是不吃周朝的粮食以表示自己对商朝的忠心,所以孔子认为他们贤。

儒家认为道德修养(忠孝礼义等)大于出世。出世只是实现道德修养的手段而已。

义 仁 礼 忠恕之道 正名 这都是儒家思想
孔子 认为 伯夷,叔齐 是最忠心的人吧
古代忠义 也是很受帝王 推崇的 人人都忠 有利于统治吧
要不关公怎么那么受推崇

以下几条都是选自《论语》的孔子对于伯夷叔齐的评价,从这些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他这样认为。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
齐与?」

首先,伯夷、叔齐互相礼让,都没有作国君,但是他们都不怨恨。孔子认为这是求仁而得仁,所以说是古之贤人。(见上面的第二条)

其次,伯夷、叔齐不念旧恶,不记商汤的旧仇,能做到少怨。这直接和孔子的“不怨天不尤人”相吻合。(第一条)

孔子认为伯夷、叔齐的行为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从不是周粟可以看得出来,所以是贤人。

古代主动放弃君主地位的仁都被称贤人是有依据的。司马迁作《史记》不也把吴太伯(他也是放弃了王位的)列为世家第一吗。他们是贤人是因为放弃王位是为了一个更高尚的目的,而不是一己之私。再者,透过这一行为,我们看到它整体的精神面貌。钱穆先生说,中国人最关注的人有一类叫“无表现”的人,也就是伯夷、叔齐这一类。因为惟其在政治上无表现,方能更加完整地表现出他的巍巍人格。这是有道理的。你看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往往被他的成就所遮盖了,看不到他的人格。

儒家讲究入世,但也讲究出世。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正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再补充一点,伯夷、叔齐不是周粟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前朝的忠诚。《史记》中记载了他们临死前作的诗,里面有一句:“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在他们看来商纣时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