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父道尊,母道亲”出自什么典故,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3:33:29

世间好语*三言乐章(九)

这是一句谚语,没有什么典故。

父亲雅称"家严",中国传统文化,礼教,风俗已经对父爱角色作了准确,详尽,合理的定位."父道尊,母道亲".父亲必须保持应有的尊严,必须自尊,才能获得家庭的尊重,然后才能保持并实施家庭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尊严."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就是说,父亲必须以身作则,否则,无法团结教育子女,履行父亲的管教责任,甚至可能导致父子反目,离心离德.严父慈母是父母亲分别担当的固有角色,严格,严厉,严肃是父亲的应有风格.但有的父亲把一个"严"字衍化为棍棒教育,打骂教育.我从禅宗教育中得到一些启示,"棒喝"的宗旨是刺激,提醒,指点,点化,目的是开悟增慧,而不是压服,更不是展示家长威风.所以,一个称职的父亲重在见识高低,不在脾气大小,不要高人一等,关键是要高人一筹,做孩子的启蒙老师,做孩子的精神向导.
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成凤,并为此不惜一切代价.的确,许多子女受家庭影响,子承父业,光前裕后,成为父母一样的人或父母期望的人,而也有相当多的子女没有实现父母的梦想,没有到达父母的期望值,甚至走向父母愿望的反面.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卖葱儿卖蒜";"兵家儿早识刀枪".但俗话也说:"父母难保子孙贤".说到底,家庭教育也有一个因材施教的问题,给孩子以选择发展道路的自由,让他们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做好他自己.人各有志,不必强求,对儿女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