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言翻译:《云林石谱·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3:55:21
原文如下:
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负土而出,状甚奇怪,或岩窦透漏,峰岭嶒稜。凡弃掷于娲炼之馀,遁逃于秦鞭之后者,其类不一。至有鹊飞而得印,鳖化而衔题。叱羊射虎,挺质之尚存;翔雁鸣鱼,类形之可验。怪或出于禹贡,异或陨于宋都。物象宛然,得于仿佛。虽一拳之多,而能蕴千岩之秀,大可列于园馆,小或置于几案。如观嵩少,而面龟蒙,坐生清思,故平泉之珍,秘于德裕,大余之宝,进于武宗,皆石之瑰奇宜可爱者。然人之好尚,故自不同。叶公之好龙,支遁之好马,卫懿公之好鹤,王大令之好鹅,齐王之好竿,阮籍之好锻,虽所好自异,然无所据依,殆无足取。圣人尝曰:“仁者乐山”,好石乃乐山之意。盖所谓静而寿者,有得于此。窃尝谓陆羽之于茶,杜康之于酒,戴凯之于竹,苏太古之于文房四宝,欧阳永叔之于牡丹,蔡君谟之于荔枝,亦皆有谱,惟石独无,为可恨也。云林居士杜季阳,盖尝采其瑰异,第其流品,载都邑之所出,而润燥者有别,秀质者有辩,书于简编,其谱宜可传也。且曰:幅员之至远,闻见或遗,山经地志,未能淹概偏览,尚俟访求,当附益之。居士实抑堂先生之裔,大丞相祁国公之孙,予尝闻之。诗史有“水落鱼龙夜”之句,盖尝游湘乡之山,鱼龙蛰土,化而为石,工部固尝形容于诗矣。读是谱者,知居士之好古博雅,克绍于馀风,不忘于著录云。时宋绍兴癸丑夏五月望日,阙里孔传题。

请能够翻译的朋友注意把文中的典故翻出来,不要一笔带过。谢谢!如果翻得好,还有追加分数!
三楼的朋友,首先非常感谢你的帮助!还有这几句,不知能不能再指点一下:
鹊飞而得印,鳖化而衔题。叱羊射虎,挺质之尚存;翔雁鸣鱼,类形之可验。怪或出于禹贡,异或陨于宋都。
这些分别又是什么样的典故呢?
非常谢谢!如果您能够相助,一定还给您追加分数!

娲炼:女娲炼石补天。
叶公之好龙:叶公好龙。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支遁之好马:东晋僧人之遁爱马。事迹自己查吧。
卫懿公之好鹤,卫懿公,名赤,卫惠公之子,卫康叔十代孙,卫都朝歌人。卫懿公嗜好养鹤,在宫廷定昌、朝歌西北鹤岭、东南鹤城(今长垣县鹤寨)等处,均大养鹤。其鹤如官有品位俸禄。好鹤成瘾,不理朝政,漠视民疾,民怨沸腾。
王大令之好鹅:王羲之爱鹅。很普通的故事,自己百度吧。
齐王之好竿:就是“滥竽充数”里的齐王。
阮籍之好“缎”:竹林七贤的阮籍。是“缎”,不是“锻”。
陆羽:《茶经》作者。
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传说是酒的发明者,后作酒的代称。
戴凯:晋代戴凯著《竹经》。
苏太古:著有《礼书叙例》一卷。事迹不知。大抵极珍文房四宝。
欧阳永叔之于牡丹:欧阳修,有《洛阳牡丹记》。
蔡君谟之于荔枝:蔡襄,有《荔枝谱》。

翻译好长……先提供典故吧……

《云林石谱》作于宋代,是中国第一部论石专著。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惟录绾书”,其馀石谱“悉削而不载”,足见其权威。故剖析该书的赏石观,既益于承前,更泽于启后。

《云林石谱》书成于南宋绍兴三年,作者杜绾,字季阳,号“云林居士”,浙江山阴人,平生好石,乃时风所薰。宋代重文轻武,上至皇帝,下用臣民,迷石者众,同时赏石趋于细腻、含蓄、超脱。在此背景下的《云林石谱》,提炼总结,含蕴挥发,体现了宋代文人赏石观之精髓。

该书首先将石形具有“瘦、漏、透、皱”时代特点的石种置于上篇展示。四大名石被排于前十一位之内,即或它石亦属同类。杜绾诠释“瘦、漏、透、皱”未见完整引用者。以其所见,一种用“嵌空奇巧”或“玲珑”代之,一种则寓其意。所谓漏、透者,“透空、通透、宛转相通、嵌空穿眼”也;皱者,“嶙峻,石理笼络隐起,石理扣之隐手”也;瘦者,石形玲珑奇巧而非浑圆一体,自然为瘦也。

其次是从上篇末开始,大篇幅介绍以质地、色彩纹理见长的奇石,反映了挑战传统并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