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08:24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党既继承以往探索的成果,又有新的发展,终于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探索。这一探索,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命题的提出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率领全国人民踏上新的探索之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根据对世界局势和周围环境的新观察、新分析,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科学论断,并基于这样现实的主题和时代的要求,提出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此,党反复强调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和冲击它;对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始终扭住不放,要“横下心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决不允许再分散精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衡量在工作方面得失的主要标准,使各方面的工作都服从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

设计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我们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与第一代领导集体规划的现代化战略步骤相比,这个宏伟战略更加实事求是,更加贴近我国的国情。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三个战略重点。我们党在设计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吸取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针对现实,提出了我国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的转移。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乡镇企业、发展适度规模经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现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能源和交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薄弱环节,要加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