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自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2:56:12
皇后 和 皇太后 自称 能是一个么?
我问的不是自称什么 是能不能一样

哀家一词应该是太后用的,而且是皇帝已死情况下,其皇后也就是后来的皇太后用的,意思是未亡人,哀痛先皇。皇后自称哀家应该是个笑话,否则岂不是诅咒皇帝?那可是死罪。"哀"隐含先帝去世之意,称"哀家"的只能是太后、太妃。

皇后,以及贵妃以上:自称本宫。

臣妾,妾身,宫,哀家
不能,因为哀家系指死了丈夫的后宫女子,称皇后时
是皇上在,所以两者不一样

皇后对皇帝和皇太后自称臣妾,对其他嫔妃和臣子自称本宫
皇太后自称哀家

古代帝王的称谓
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
周代君主称“王”。从周文王、周武王到周懿王,王号都是自称。谥法起于周孝王以后。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有褒贬之意。即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谥法有固定用字,如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布义行刚曰景,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战国中期以后,周王的权力日益削弱,威信已无。各国的诸侯相继称王。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他认为:“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而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决定将三皇、五帝的名号合一,自称“皇帝”。从此,皇帝一词就成为封建帝王的称号。秦王政还废除旧有的谥法,他自称“始皇帝”,子孙继位,为“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这就是秦王政被称为秦始皇的由来。
秦朝灭亡后,谥法制度又被恢复。在古代,对皇帝不能直呼其名,否则就是大不敬,即使对前代帝王亦是如此。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真宗、元文宗等。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由个别的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称世祖,其子玄烨称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