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史学家郭沫若说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是赞扬哪位统治者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8:43:29

武则天

说的是 唐朝女皇帝---武则天
这来源两个历史时期"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
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是唐朝极盛的时期,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开元盛世”。

武则天的政绩
武则天从当皇后开始,便参与朝政,直到退位,前后达50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继承了贞观年间的做法,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大致保持了一个安定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除了大力打击士族外,还做了如下一些有进步意义的事。

首先,重视和发展农业生产。武则天当皇后时便向唐高宗“建言十二事”,。其中有劝农桑、薄赋徭,省功费力役,都是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建议,被唐高宗采纳。对地方官,武则天要求以农业收成好坏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条件,凡是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便予升奖;“为政苛猛,户口流移”的,必加惩罚。她还下令编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指导各地农业生产。武则天还鼓励狭乡之民到宽乡耕垦,所开荒地,可免三年租调;逃亡农民,不再遣送回乡,而是就地附编;唐高宗死后,武则天规定百姓年满50可免除徭役,比原规定缩短10年;她还多次减免百姓赋役。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武则天时期户口有较大增长,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380万户,至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至615万户,增长速度之快是空前的。

其次,发展科举制度。武则天在打击士族同时,大力扶植庶族地主,她发展科举制度,首创殿试,亲自面试考生。天授元年(690年),她“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殿试制度的出现,不仅表明皇帝对科举的重视和慎重,而且使考生成为天子门生,他们更忠于封建朝廷,故殿试为历代所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