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唐朝地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6:03:35
唐朝的地名,如曲州,戎州,这些怎么都有个州字?相当与现在的什么单位(市,县?)还能再分吗?

州下面还有郡或县!
州是唐朝最重要的一级地方政权,除三府外,全国地方遍置诸州。州长官为刺史,刺史是亲民之官,天子颇为重视。州按户口的多少分为三等:四万户为上州,三万户以上为中州,三万户以下为下州。除上中下等以外,还有辅、雄、望、紧之分。京师之地辅弼君王,故治「辅」,如同汉之三辅。其余则依地理环境的远近美恶而分为雄、望、紧。京都所在称「京都府」,国内重要卫戍地区称「都督府」,边疆冲要地区称「都护府」。京都府的设置始于开元年间,为京都、陪都或行都所在,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凤翔府等,最多达到十个。府是州的别名。著名的「三都府」是指京兆府、河南府与太原府,河南府为东都,太原府为北都。三府长官置牧,规定「亲王遥领」,实际的行政长官是府尹。州刺史的职权在概括来看是和三府的牧尹相同。在安史之乱前,唐代地方政府组织比较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得当,但随着中央政治黑暗,安史之乱便转变成各节度使的横行与割据。

州之下为县。三都之县在内曰京县,又曰赤县,城外曰畿县。又依地域的不同,有望、紧之别。还依户口多少分为上、中、中下、下四等。每县置县令一人。县级行政机构在封建国家运作上有相等地要的影响。唐代在县令职掌中规定,县令要「养鳏寡,恤孤穷,审察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之疾苦」。县令下之官吏分为三部份:一是司户佐,掌田、户、赋役,为国家征收赋役而设;二是司法佐,掌刑法,三是博士,掌教育。按《唐六典》定制,诸州中县编制定,县令以下官吏共计五十二人,如果县的户口超过四千户,则县吏可以增加七人(《唐六典.诸州县令》),另有学生二十五人,行政组织机构精简,职掌明确。

乡、里、保、邻
县以下的基层组织是乡、里、保、邻。四家为邻,五家为保、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乡置耆老(亦称「父老」)一人,里设里正一人。里正由地主富户或六品以下勋官担任,负责查核户口,收授土地,监督农业生产,征敛赋役。五百户以上的市镇设坊,置坊正一人;城郭外设村,别置村正一人,村满百户以上的增置一人。

十分详细的参考资料http://zhidao.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