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7:29:17
请各位同仁帮忙,给我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多谢!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形成受精卵过程中基因是怎样传递给下一代的,为第四节人的性别决定打基础。
2、熟悉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过程,了解什么是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相对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使学生能用图示法加以展示说明。
3、运用基因的显性、隐性性状,用实例说明为什么不能近亲结婚。
教学重点 基因的显性、隐性、相对性状
难点 用图示法解释为什么不能近亲结婚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视图展示法、实例探究法
课前准备 准备30个乒乓球,15个红色,15个白色,其中红色代表显性,白色代表隐性,用于验证后代表现显性性状较多的特点。
教学策略 一、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
学习这部分内容需明白几个问题:(1)父方的基因型为AA,子代精子的基因为什么为A,即减半,卵细胞也是如此吗?至于减半问题,教师应该告诉学生等到高中学习减数分裂时再详细学习;(2)如果不减半,则后代的染色体数要加倍,后果会怎样?因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这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3)由基因型Aa是否表现为卷舌,引入下一个问题——基因的显性、隐性、表现型与基因型。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 先用文字法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模式图展示出来,然后用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来解释
高茎(雌性) * 矮茎(雄性)——子一代种下去都表现为高茎
2、 用基因法表示杂交过程
DD——D(卵细胞)*dd——d(精细胞)——Dd(受精卵)表现型为高茎,是显性性状。
这里边需明白显性、隐性、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定义。
(1)显性性状:亲本都为纯种,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如高茎。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如控制高茎性状的基因用字母D表示。否则子一代没有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控制矮茎性状的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d表示。
表现型即生物性状的外在表现类型,如高、矮茎。基因型是控制生物各个性状的基因类型,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