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在清代的用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3:41:17

制作衣服。作为主要商品“换取外汇”
蚕丝衣服一直是中国社会比较高档的衣物,也往往是身份的象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奢侈品。皇帝的龙袍就是用蚕丝缝制的。好的蚕丝会被皇家专用。清代皇宫内务府的档案中就有“上用辑里湖丝”的记载。“上用”就是皇帝使用,用途就是制作龙袍。龙袍制作是一个非常精细、耗时费心的工艺,在清代制作一件龙袍大约需要两年半左右的时间。这其中一共需要多少颗“莲心种”缫出多少“辑里湖丝”已经没人能说得清了。“辑里湖丝”就是蚕丝的一种,具有透、白、韧等特点,能悬挂8枚铜钱而不断。
而蚕丝及制品自古就是中华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所以中国古代的商路总是有另这样的称呼,比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一直以来,中国的蚕丝都是欧洲市场的抢手货。蒸汽机发明后,欧洲的纺织工业迅猛发展,对中国蚕丝的需求急剧增加。以辑里湖丝为例。在欧洲人的眼里,“辑里湖丝”是他们需要的最好原料。但是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者对蚕丝的出口有着严厉限制。乾隆皇帝曾明确批示:“辑里湖丝出口限量5000斤,必须现银交易,不得以货易货且春丝不得出口。” 两广总督在奏本中提到西洋商人用本国的商品交换湖丝,对此嘉庆皇帝生气地批复说:“西洋玻璃是土中提取的液体,钟表可有可无,而自鸣钟更是粪土,断不可用本国的珍贵特产交换这些废物!”但是,这样严格的限制并没有能够阻断蚕丝的海外贸易,许多欧洲贵族还是穿着华美的绸衣出入于社交场合。

制作衣服和一些娱乐吧

嗨!丝绸之路啊!还不明白吗!主要是穿戴!创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