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忙解释德语语法的几个矫柔造作之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4:38:49
德语很古怪。好多地方怪到让人觉得毫无道理,比如可以把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一股脑的罗列在句子当中,读者你自己去揣测吧,当然,他们有他们所谓的语法来指导你的揣测。
语法是为了解释语言的,是为了让语言看起来简单一点有规矩可遵循,为了让人容易理解,然而,德语语法本身却有好多矫柔造作的地方,我对下面几个问题十分不解,莫非是老一辈稀里糊涂的中国德语教育者遗留下来的?希望有人指点:
1.为什么德国人在给各种词的变格做定义的时候人为的用强弱二字来界定,却始终不给强弱二字下一个定义。比如形容词有什么强变化,弱变化,混和变化。可是我发现语法书上只是说了什么时候强变化,然后给出一堆复杂的变化形式,又说什么时候弱变化,同样一堆表格。却始终没有给强和弱做个定义,为什么?这就好比在划分人类性别的时候说,人类分为男人和女人。男人,一般高一点,在当代社会赚钱稍微多一点,寿命短一点,汗腺更发达,思维不细腻。女人相反。却不抓住钟点说二者的性器官和激素问题。
2.为什么德语总用什么第一第二来阐述它的语法,似乎除了这种抽象的需要人们格外牵强附会的对应机械记忆的数字之外,德国人无法用更简单的说法来定义他们要表达的东西么?比如他们把现在分词叫第一分词,过去分词叫第二分词。管将来时叫第一将来时,管将来完成时叫第二将来时。还有什么第一第二虚拟...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朋友的回答。而且好几位朋友说的话都让我受益匪浅。不过我打算对我的提问做一点补充说明,因为看来我第一次发贴的时候问得不够明确。我想问的是:是谁,以及此人为什么要用强弱二字来定义那些复杂的变化,用第一第二来界定各种语法现象。既然有人说强是指规则的,弱是指不规则的,那么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规则与不规则两个词不用,偏偏拐个大弯让用强弱二字呢?若真如此,是否也可以叫做黑白变化,或者大小变化?第一第二是否也可以用西北和东南来代替呢?这里面应该有一定的道理吧?比如汉语拼音是到了近代才引进的,过去古代汉语没有拼音一说,注释每个汉字的读音时都要是利用另外两个大家相对熟知其读音的汉子。

传说古日耳曼语中带有很浓重的原始宗教成分,阴阳二性除了象征男与女外,还对应着北欧神话的冰与火,善与恶,大凡是与光明诸神,如奥丁,雷神托尔,战神提尔有关的词条,像太阳、雷、战斧一类都属阳性词,而与黑暗诸神如洛基、霍尔德尔、巨人族有关的词,像冰霜、龙、守卫等都归入阴性词,其余为中性。西罗马灭亡前后,拉丁语系的单词和部分构词语法传入日耳曼地区,使得阴阳词性又发生一些变化,
比如新词“教堂”成为阳性以取代原词“祭坛”(也译小教堂),后者则变化为阴性,相似的还有“城镇”“城市”,LZ所提到的强弱也源于此时。中古德语到现代德语变化更大,但相对来说,从近代开始的衍生词中中性词已经成为主流,阴阳词性背后的宗教概念基本消逝,不再作为区分词性的依据。

这是在下曾今接触过的一种说法,有待诸位学德语的人考证

关于强弱的界定。其实这个的确没有办法给出定义。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动词有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德语中,强变化就相当于规则变化,有特定变化规律,比较好记;弱变化就相当于英语中的不规则变化,其实英语里面也有不少不规则变化动词,大家还不是学一点记一点,最后就都记下来了。学习德文也一样,弱变化(即不规则变化)动词列成表格也就那么几页,边学边记,词汇量累积到一定程度,那些不规则的也可以大概记住了。所以,没什么可烦恼的哈。
关于第一第二那个,厄。。。本人还没有学那么多,无力回答,非常抱歉。

每门语言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别人还奇怪为什么汉语有拼音有汉字呢 怎么解释
要个答案 恐怕就需要从语言的创始开始一直追溯到现在 那将是个十分浩大的工程

名称只是代号而已 你主要记住用法就可以了
中文语法还有定状补呢~~试想翻译一下 英语有这些概念嘛?德语有吗?要换位思考的 一些东西

同时,估计楼主对于为什么书是中性 月亮是阳性,太阳是阴性也很疑惑吧???唉~~~何苦自寻烦恼~~

额……LZ明显是学德语学得有点郁闷了……
德语的例外永远比规则的多,然后人家德语是曲折语,多词尾变化,LZ你要这样想,德语可以把宾语、补语等放在开头,那不是很好吗,要是你这样用国语的话,人家第一反应是什么?!
各种语言有它们的特色,德语入门是难的,但是看在将来的大好前景也要把它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