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碉堡是哪个部队造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4:42:36
下面是图片地址
http://bbsimages.military.china.com/1011/2008/5/8/2255.jpg
位置是江苏昆山一个农村,在上海和苏州之间
哪个年代,哪个部队?有什么战役啊?
看不见图的话是因为不是那个论坛会员,请点下面的地址
http://ksww.kunshan.info/jpg/db.jpg

从地理位置上看这是抗战之前国民政府建立的抵抗日本入侵用的国防工事,从1934年开始,为保卫南京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仿效德国西部的齐格菲防线,开始规划从上海到南京之间依托密布的水网地区建立5条大纵深防线,用于梯次抗击和消耗可能自上海方向登陆入侵的日军。
  由于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寇的入侵行动是自北向南有计划进行的,而中国北方多平原,地势较开阔,便于日寇机械化部队运动,而我国军队装备落后、分散、机动性差、缺乏统一指挥,因此作为主要作战方向十分困难,国民政府军委会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作了对应计划,即:当战争全面爆发时,应在上海地区依托坚固的国防工事向驻上海敌军发动攻势,将敌主力吸引到我坚固设防和配备精锐部队的地区,消耗敌军,相机消灭,凇沪会战正是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实施的。
  很可惜,由于不到3年时间紧迫、经费奇缺、技术力量薄弱、水网地区施工困难等原因,这些防线只建成了大约30%,未能形成防御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凇沪会战结束时国军后卫部队曾进入这些阵地英勇作战,掩护国军主力撤离日军合围圈。
  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之前为抵抗日本侵略做了大量细致而秘密的工作,比如建立沪宁杭防线、向大后方搬迁故宫和北方各地国宝、修建前线和后方一系列规模很大的交通设施、努力建立新式军队,建立一系列国防要塞等等,这些功绩不应该被抹杀!!!

从地理位置上看这是抗战之前国民政府建立的抵抗日本入侵用的国防工事,从1934年开始,为保卫南京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仿效德国西部的齐格菲防线,开始规划从上海到南京之间依托密布的水网地区建立5条大纵深防线,用于梯次抗击和消耗可能自上海方向登陆入侵的日军。

2种可能
1是抗战时期守卫淞沪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修建的工事
2.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修建的用来对抗解放军的工事

难说~~~可以用的依据太少了~~~

是日伪修的也说不定~~~

我怎么就没有看见图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