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为什么称之为“八百里洞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6:08:41

因洞庭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所以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洞庭湖在湖南省的北部。所谓“湖南”就是洞庭湖之南的意思。它北面通向长江,南面接通湘江、资江、沅江、澧江四条大河,面积二千八百二十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
洞庭湖上最古老的故事,是帝舜和他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的故事。相传在四千多年以前,帝尧看中了大舜的治国能力,就把他的两个娥皇和女英嫁给了大舜,后来又把皇位传给了他。娥皇、女英和大舜成婚以后,非常恩爱,而且还以自己的智慧帮助大舜度过了许多难关。大舜的父亲瞽叟和他的小儿子象好几次要谋害大舜,都被娥皇、女英所败。有一次,他们先让大舜上屋顶去修补粮仓,然后取走梯子,让他下不来,接着放火焚烧仓库。但是娥皇、女英事先给大舜穿上了带有飞鸟翅膀的衣服,使他在危急之时,能从屋顶上飞下来。又有一次,瞽叟和象又叫大舜去淘井,趁机舜在井下时,把井口的通道堵塞,娥皇和女英事先给大舜穿上龙形的衣服,可以潜出井底,免于这次灾难。大舜即位之后,非常忙碌,每天在四方巡视,难得回家。有一次,娥皇、女英太想念丈夫,就到南方来寻找,乘船经过洞庭湖,被大风阻隔在湖中小岛君山之上。她们忽然听到大舜已经去世的消息,顿时泪如雨下,这些泪珠滴在君山的竹子上,就形成了一点一点泪斑,形成斑竹。这就是“湘妃竹”的来历。直到现在,娥皇、女英的坟墓还在君山上,君山上也还盛产着这种“湘妃竹”,有人拿它来做折扇的扇骨。
在洞庭湖上的君山上,还有一个更动人的故事,就是柳毅传书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唐朝文人李朝威记载下来,就是《唐人小说》中的《柳毅传》。
说是唐朝仪凤年间,有个书生叫柳毅到京城长安去赶考,但是没有考取,落魄归来,路过陕西经阳,看见有个牧羊姑娘正在痛哭流涕。柳毅问她为什么悲伤,她说自己是洞庭湖龙王的女儿,远嫁到洛阳,受到夫家的种种虐待,命她在此牧羊。龙女委托柳毅带一封信回洞庭湖娘家,柳嫁答应了。他步行千里,来到洞庭湖中的君山,找到龙女所说的那株橘树,解下自己的衣带,在树上敲了三下,果然有龙宫的武将出来,带他分开水面,进入龙宫。龙王看到女儿的信,勃然大怒,她十分悲伤。龙王的弟弟钱塘君的性格十分暴烈,马上化作百丈赤龙,飞到泾阳,化为一场暴雨,灭掉了泾阳君一族,然后救出龙女,返回洞庭湖。龙王为了报答柳毅传书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