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区与黄圃飘色的异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3:58:16
其他地区与黄圃飘色的异同

黄圃飘色 香山志载,黄圃飘色始于清光绪年间,过去每隔三年举行飘色游行一次,蔚为民间传统习俗。

所谓飘色,是由童男童女饰扮历史故事人物,造型定格在一个色柜上,由人扛抬,辅以乐曲在街上游行表演。如昭君出塞的昭君,精忠报国的岳飞,将相和的蔺相如和廉颇;也有表现近代题材的,如虎门销烟和表现神话内容的三调芭蕉扇等等。

飘色很美,玲珑飘逸,每版飘色的色梗上支撑着一个幼女,叫"色心",色梗下还坐着一个小童,叫"色脚"。每版飘色的色心和色脚的扮相、服装都要依色版故事而设计,所以,每版飘色都是民间艺术珍品。

黄圃飘色在近百年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有的特色:色版艳丽、色心娇俏、内容通俗和造型独特。

清代,黄圃飘色属鼓楼坊、灵会坊和三社坊。每坊各包括飘色十一版,锣鼓柜一个,故又称三坊飘色。

由于各种原因.黄圃飘色中断了三十多年,1994年恢复,飘色又重新成为黄圃镇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1997年出色五十六版,分两天游行,每天二十八版,六个锣鼓柜,参加游行人员一千多,场面壮观。(编辑:雍玲玲)

吴川飘色由来众说纷纭,孰是孰非,难以考证。据黄波镇的民间艺人陈寿全生前回忆:清末,吴川黄坡的四乡八村常常举行游神赛会,出现了表现戏剧片断的化装游行,俗称地色,引人注目。为取胜其他村庄,他与乃父别出心裁地搞了技巧化装游人,在一个扁方形的木箱上,设计出《哪叱出世》戏剧片断:一个身穿红绫兜,手执红缨枪的小孩,立在可以开合莲花上。因为莲花是向上翘起的,所以称作翘色。小哪叱在莲花上迎风飞飘,故又称为飘色。这套飘色展出后,游遍黄坡,轰动全县。人们都觉得很奇怪,一根手指般大的花梗上开着花朵,怎么能站立个小孩?后来,陈寿全又相继制作了二十板飘色,在各地展出,大受民众欢迎。从此,飘色之花就遍开在吴川的沃土之上。

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吴川民间艺术以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技艺精湛而闻名遐迩. 尤其是始于清代的吴川飘色,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株绚丽的奇葩。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飘色。特别奇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