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非”战争?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4:11:20

“三非”是信息化战争的本质

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社会形态的转变必然引起战争形态的改变。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使得人类社会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而战争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形态也必然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军事领域,使战争更加呈现“三非”的特点。

一是作战对象的“非对称性”。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水平、科学技术不一样,因此各国的军队战斗力强弱有别,呈现出“非对称性”。如武器装备性能的“ 非对称”、战斗主体素质的“非对称”。科索沃战争中美与南联盟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美伊的“非对称性”尤为突出。

二是作战手段呈现出“非对称性”与“非接触性”。因作战对手技术上的差异,造成双方武器装备性能差距较大,无论是优势一方,还是处于劣势的一方,都以“非对称”手段实施作战,以求发挥各自的特长。海湾战争,美军首先是利用空中力量的“非对称”优势,大大削弱伊军的战斗力,然后在空中火力支援“ 非对称”的情况下实施地面进攻,从而100小时就结束了地面战斗。其次是表现为 “非接触性”。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利用“非接触”作战即远程精确打击,让南联盟不得不屈服。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南联盟利用网络战为手段的“非接触”作战也曾一度瘫痪美军作战指挥系统。因此,美陆军在1998年新版《作战纲要》中提出,在未来联合作战中,“必须假定敌方拥有几种类型的先进武器,使美军遭受‘非对称’打击的威胁”,要求“陆军不仅自己必须追求‘非对称’效应,而且还必须警惕对手利用其自身优长按‘非对称’打击的条件来攻击美军”。

三是作战方式的“非接触性”与“非线式”。技术决定战术。由于技术的发展,武器性能大大改善,作战平台与部(分)队的机动能力大大提升,战场趋于单向透明,作战方式呈现出“非接触性”与“非线式”。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流控制物质流与能量流。信息流的无规则流动导致了战场的“非线式”。作战双方都根据信息,寻找对方的弱点实施攻击与打击,而不再是两军成绵亘线式展开,打层层剥壳式的战争。机械化战争中的程序化、程式化、标准化、规模化以及与大机器流水线生产相对应的、按时间表协同的线式作战方式将被信息化战争中非程式化、非程序化、非标准化、非规模化以及与信息时代“分众化”生产相对应的小型、分散、灵活多变的“非线式”作战方式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