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行的货币是如何投入市场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9 05:02:35
简单的理论我懂:央行发行货币,一部分用于置换等量的磨损的旧币,另一部分进入流通领域。可是进入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不能平白无故的给任何人或机构啊。不能沿街派送,同样的道理,当然也不能白白的送给经济实体的任何一家银行。这样的话,市场上的通货也就是保持不变的,可是事实上并不会保持不变啊!关键的问题,央行多发行的货币给了谁?通货什么途径?

我想你的问题好像是:到底是哪个“人”拿到了新增发的钱,如何拿到的。

所以我把答案反过来说。

比如你是买东西,但现在钱不够,于是去银行A借。A正好也没钱,于是问题出现了:央行需要增发货币了,因为现有的货币已经不够用了。

这时,央行会购买银行A手中的国债(或者其他票据)。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在增发货币。A把卖国债得来的钱借给你,于是你就拿到了央行新增发的货币。

上面这个例子就说明了谁得了新发的货币,以及通过什么途径。

总结一下就是:央行多发行的货币给了对货币有新增需求的人,这包括企业和个人,比如企业要新进投资,个人要新进消费或者投资等等。

通过的途径就是:央行-->商业银行-->需要这些新增货币的企业或个人

注意:

1,货币并不会“主动”增发到任何人手里,实际上是,需要钱的人向银行提出自己的新增需求,货币然后再增发的。

2,嗯,市场上的通货不可能保持不变,而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一直在增长。那些新增的货币给了那些有新增需求的人和企业。

大部分通过公开市场来操作的,央行扩张货币供给可以通过回笼央行票据或国债的方法,也就是说,央行购买商业银行手中的国债或票据,成为商业银行的债权人,同时,也实现了将货币投放给商业银行、进而进入流通领域的目的。同理,央行想要紧缩货币时,就发行国债,并由商业银行购买这些国债,这样,央行就成为商业银行的债务人,同时,也将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货币回收到了国库。央行对市场中货币量的控制,大多是通过这种连续的对冲操作来进行的。

我理解是央行想发多少货币就发多少,但是其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保证货币的供需平衡。因此,一般情况下,央行是不会无故发行大量货币的。在这个前提下,央行印出来的钱就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多印出来的钱就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流入市场:一是通过再贴现,再贷款业务流入商行,又经过商行的资产业务(如贷款,证券投资等)进入流通.二是通过对付金银和外汇业务;三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既而政府获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