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拜忌岳神,夜宿山寺的典故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5:28:17
谢谢你们啊`~严重感谢哦!

这都是韩愈两首著名代表作的写作背景,也可以说是代表作的由来。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以下是两个典故的具体介绍:

  1、韩愈拜祭岳神
  贞元十九年(803),京畿大旱。韩愈因上书请宽民徭,被贬为连州阳山(今属广东)令。永贞元年(805)遇大赦,离阳山到郴州(今湖南郴县)待命。九月,由郴州赴江陵府(今湖北江陵)任法曹参军,途中游衡山当时他应该是在三十七岁左右,时值秋雨连绵,被困在寺楼,不能登山游览,情急之中,他忙叫来童仆,买回几柱清香,诚心焚烧,静心祷求,不久即云开天晴,了了他游览名山的心愿。此事记叙在他的诗篇《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中。后人据此。在山上筑亭,叫“开云亭”。

  2、夜宿山寺
  这是著名的《山石》一诗所记录的事情,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时间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他于下午游山,在山寺里住了一夜,次日早晨出山归家,山寺之夜的清幽,使得静卧细听百虫合奏的韩愈,也自然万虑俱消,心境也空前清静。诗人在山中独自漫步,此时他是这深山老林中唯一的人类,他得以尽情地享受自由自在地徜徉于自然之中的况味:信步走去,连路不路的问题也不必考虑了,他四顾这山红涧碧、松枥十围、水声激激、烟霞烂漫的景色,全然陶醉于远离尘嚣的"自乐"之中。
  最后,他还是想到了仕与隐这个永远令人困惑的问题。此时的韩愈,进士及第已经快十年了,但连个正式的官职都没有,给人家当了几年幕僚,很没意思。此时他辞了幕职,途经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