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历史题,帮忙做一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5:02:04
材料一:"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又甚于咸阳之郊。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成
材料二:科举制度(禁)锢智慧,(败)坏学术,滋(长)游手(好闲),“为中国蔽锢文明之大根源。”
----清末思想家梁启超
材料三:“中国政府中文武官吏所由产生的这种著名的考试制度,虽在古代的埃及或有类似的制度,但在古今任何一个大国中都可算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制度”
----S.威廉斯(西方学者)
1.材料一,二中认为科举制度由什么危害?你能说出造成这种危害的原因吗?
2.材料三中对科举制度的评价和材料一,二中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3.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请你谈谈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1.危害: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摧残人才,摧残文化,败坏学术氛围,阻碍中国近代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
原因:明清时期兴起的八股文文体死板,缺乏实用价值。

2.认为科举取士有积极之处,是古代中国客观公正选拔人才的一种独特形式.
3.分前期(隋唐宋)和后期(明清)两个方面
前期:
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拻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后期:
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考察内容重形式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