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范仲淹何许人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7:28:01
来个生平简介。

范仲淹(989~1052)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监泰州西溪镇盐仓 ,请筑捍海堤 ,长数百里,后人称为范公堤。景佑二年(1035),权知开封府,有敢言之名。在朝极言人主当注意用贤才,不可委臣下以用人的权力,为百官所图,以为用人应各当其才;又以为洛阳险固,应逐渐充实储备。因反对宰相吕夷简擅权,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宋西夏开战后,任陕西帅臣,曾分延州兵为六将,每将三千人,分部训练,量敌众寡出战。西夏人说他“腹中自有数万甲兵”。在陕西数年,筑青涧、大顺城,修复胡卢、细腰等砦;开营田,羌族归业者数万户,边防赖以巩固。庆历三年(1043)召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上疏条陈10事,建议改革吏治,裁汰冗滥,选贤任能,并论减徭役、厚农桑、修武备等事。这些建议大都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施行。史称庆历新政。但因新政损害了官僚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被诬为“朋党”。庆历五年,罢参知政事,出知邠(今陕西彬县)、邓(今河南邓县)、杭等州。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
范仲淹主张文章应于风化,认为虞夏之书,足以明帝王之道;而南朝之文足以知衰靡之化,他称赞尹洙力为古文,但对杨亿等人之为时文,却也未严加指责。他自己所作的政论杂文 ,趋向古文 ;但所为章、表、启、奏,仍杂骈俪。《岳阳楼记》抒写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和抱负,文中多用四言,杂以排偶,铺叙藻饰,写景壮丽,为历代传诵。他也擅长词赋,其中〔渔家傲〕一首,境界壮阔,风格苍凉,突破了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父范墉,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衰落。他不但从小勤奋好学,而且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已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仁宗时曾任秘阁校理,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曾被贬河中府通判。仁宗明道二年(1033)任右司谏,景佑年间知开封府,上《百官图》,讥刺宰相吕夷简不能选贤任能,被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召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