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礼仪的异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20:33:39

我国号称是“礼仪之邦”,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礼仪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在许多朝代,都设有礼部,就是专门用来规范皇家祭祀以及举行各类盛事的专职部门,可见当时的礼仪是多莫的重要。读书人对于礼仪更加讲究,他们认为这是一门学问,要经过专心的学习才能真正的领会。但是我觉得古代的礼仪有一种阶级性。贵族用礼仪来体现自己的地位,而“学而优则仕”的一些读书人为了进入贵族的体系当然要不懈的努力。
  比如在《刘邦崛起之迷》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就很有意思:未央宫建成以后,群臣都来朝贺,糟糕的是这些功臣们在未央宫里面一开会就喝酒,一喝酒就喝醉,一喝醉就争谁的功劳大,吵起来就把剑拔出来在柱子上砍,刘邦说这也太不像话了,怎么能这样,这怎么得了,这个时候就来了一个叫叔孙通的儒生,叔孙通是攻读儒家经典的,很早就追随刘邦打天下。叔孙通就向刘邦提出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惟一办法是制定礼仪,臣愿意带着自己的学生给陛下策划一套礼仪方案。
  于是到了汉七年,长乐宫又建成了,这一次就不能像上次未央宫那个时候那样,乱七八糟的。就按照礼仪来进行祝贺朝贺,礼仪有什么呢?首先有司仪官,喊趋,趋是什么意思呢?趋就是小步快跑,小步快走,那个动作大家可以看日本电视连续剧,日本女人穿着和服背后背一个包,这样走,那个就叫做趋。司仪官喊趋,所有的官员都拿着笏走过来。列,就是武将一排,文官一排,列好。这个时候皇帝才坐上御辇缓缓地推进来,坐在当中。司仪官又喊,跪,大家跪下来。拜,大家拜下去。然后这个时候才上酒,每人手上一杯酒,爵。然后司仪官喊寿,寿就是祝贺的意思,寿命的寿。第一列诸侯王这个等级的出列拿着酒杯,跪下来,然后司仪官喊,寿,大家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饮,把这个酒喝下去,退,然后退回去。然后文官出列,武官再出列,然后再跪,再拜,再寿,再退。然后两千石出列,如何如何,六百石出列,整整齐齐。于是刘邦很高兴,大呼,今天我才知道,原来当皇帝这么过瘾(吾今日乃知皇帝之贵也)。
  可见当时的礼仪可以说就是一种排场,让贵族们充分享受着地位带来的荣誉感。但是这也不不是说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在古代,还是有许多人是为了修身养性,并且是把礼制作为一种规范社会秩序的手段来推行的。比如孔子就认为在他的时代,行礼者只是徒具形式,而缺乏内心的虔诚。孔子反对这种虚伪的礼仪,他说,行礼啊,行礼啊,难道只是向神祗贡献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