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评价一下我的写作水平,先谢过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5:19:01
三等舱的快乐

我记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生活就像坐轮船,头等舱有头等舱的快乐,三等舱有三等舱的快乐。这种观点背后隐含着许多内容,令人思绪万千。
按照一种片面而又盲目的看法,只要头等舱才是好的,能够吸引人的。价值的取向趋于单一,这实在是件很糟糕的事情。“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作为登山者的 一种良好愿望,的确是令人向往的,但若象征一种奢华的生活方式唯我独尊的话,就相当可怕。锦衣玉食的安逸生活,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这其实也无可厚非,但不该由此而拒绝别的声音。
头等舱毕竟是少数。金字塔只有一个塔尖,却有那么大的一个塔座。现实中更多的还是平民百姓,他们过着普通的生活。若认可只有头等舱才能带来快乐的话,那么其他人就该整天以泪洗面了,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际上,真正置身于头等舱中,滋味也未必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只不过,有时候人总喜欢一厢情愿。
人应该更注重精神生活。物质对人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因此而无限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也是非理性的。物质只是一个载体。人真正需要的是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试想,你坐船要抵达彼岸,是到达了彼岸才满意,还是坐上了船就满意?如果上不了岸,坐的船再豪华也没有用。物质与精神之间,没有明确的相互关系,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转折关系,而是几乎没有关系。只不过,在如今大众对物质趋之若鹜的大环境下,物质成了评判生活优劣的唯一标准。对生活的理解,产生了全社会的整体偏差,这一切真让人目瞪口呆。这是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粗茶淡饭安贫乐道成了发霉变质的笑料。价值标准的迷失,造成了社会性的悲哀。
难以抗拒诱惑,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话听起来很美,事实上却是证明了人的贪欲。宇宙是没有止境的,人的欲望也是一样。欲望最可怕之处,在于它和木炭的相似处,一旦被引燃就越来越旺,而且难以熄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话说得多实在。正因为如此,物质主义才能大行其道。再说,人们实在穷怕了,穷疯了,以至于产生金钱万能的错觉,根本不进行反思。
“薄酒可与忘忧,丑妇可与白头。徐行不必驷马,称身不必狐裘。”这句话是三等舱的生活哲学,也是三等舱的快乐所在。满足心灵的需要,其效果远比满足身体的需要要好得多。一箪食,一瓢饮,若能因此而心满意足,就不

逻辑结构整体清晰,文风普通,稍许改变可以应试。为三类文。

坦白说,如果不是在这看到,我不会看下去。和一些应试作文很是类似,我不是很喜欢引用前人的文字,前人有前人的想法,今人有今人的想法,多半引用的人都是为了哗众取宠,表现文采。
我是个写手,经过这些年里的蹉跎,看了很多人对写作的想法,自己也不由得有些想法。譬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要有好的水平,最要紧的不是华丽的词藻,而是风骨。要让读者一看就是谁谁谁的作风。有人说文字不能偏颇。但是我想不是每个人都要平静泰然地写的。
我承认,你写的是读者上类似的那种哲学文,但却无法惹人注意,原因很简单,没有内容。那些内容都是老生常谈,不免没有新意。而且想必阁下不是学生。
上面说的话有点多,自认还算得上是不偏颇的,总结下来,无非是以下几点:
一、文采一般(当然,你可以选择平实类,但文字要么是安静的,要么是纯白描)
二、逻辑不乱,流于平常
三、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四、情感真实,不符言表

快乐=物质/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将会怎样呢?路瓦栽夫人

文中主题的意思是三等舱的生活哲学,这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值得大家掌握这个生活哲学

文中开始引出问题,后来从正反两方面比较说明主旨,的确很生动,
文章语言简洁平实,细腻生动,只是缺少一种哲理小品文习惯性的少许幽默,用词大多数都非常准确,
文章的整体结构紧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阐述问题,的确不错啊
以后多把这种文章发到你的百度空间吧,我想过去看看!

文章写的确实不错
笔者是个喜欢闲适恬淡生活的人 并且想在平淡的生活中需求快乐 但是缺乏积极向上的感觉 三等舱固然挺好而且有它自己的乐趣
然而人不能就这样一辈子待在三等舱不求贤达 社会也不能进步
所以若文章还能提及此 我觉更好
个人观点

作者的心 我完全能理解 我想人还是要多多上进的
付出总会有回报 要是总是一味的慨叹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