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沉积层原理”判断古墓的时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7:12:44
不好意思,因为我是外行,所以“沉积层原理”是我臆想出来的。因为我以前看过一些资料,忘了是哪里,说一个古城,不知道是洛阳还是南京,在地下第一层是明清代,而再往下地下一层是宋元,再往下挖就是唐五代。。。而如果是商周的话,就应该是在地下多少米才有可能。——我不知道考古学中是否有这样的原理,所以就杜撰了这个“沉积层原理”。

现在我的问题是,在某个地方,有一座古墓,被某些专家认为是春秋时的墓。但我觉得不太可能。该墓在原为圆丘状大型古墓,墓茔呈西北/东南长方形,长宽高约为20×10×3米,顶部略为平坦,四周散有大量古瓦残片,西南向中部有一封闭拱门,门宽一米多,为古青砖砌成。(在东周时期是否有这种风格?)

我之所以觉得不太可能,是觉得如果是春秋时期的话,经过三千年的时期,该墓应该是在地表下多少米以下才对,而还是在地表上的话,应该是明清,起码不超过宋元,不知道这种判断对不对,请教各位专家。

这就是说要用到考古上的地层学了
上层比下层晚,这是肯定的
如果没有一个确定年代的地层,就只能判断出相对年代早晚
这其中还要注意有没有打破现象
打破者晚
被打破者早
这也是肯定的

有些道理,但地质的变迁是无人预测的,你怎么能保证该古墓上方的土都堆在上面?明清宋元时期的土层或许已经变迁走了。
再者,洛阳城的“城上城”奇观是因为河水泛滥,淹没了旧城,然后新城再在泥沙上建起的。如果该地十分稳定,或许脚下就是商代的土地呢。

好深奥。。

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