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的特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6:33:51
我想要一些关于上海特有的文化.....

上海22日向市民免费开放了上海23处老房子 老建筑
我也成为这波人流中的其中一员

这次开放的建筑
其中许多都是1989年9月25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那是我国开始重视文物保护的年代
其中3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中国银行大楼汇中饭店大楼沙逊大厦
年代最早的是董家渡天主堂建于1847年年代最后的是美琪大戏院建于1941年
其中多数是上世纪20-30年代左右的作品

如果对上海历史有过了解的朋友 这次建筑物也代表着上海商业经济 住宅 娱乐 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是上海百年精彩历史的建筑写照

和这些建筑交流 会体验了 多姿多彩的来自不同背景的文化 在这里很方便却很融洽得到了发扬光大
如果建筑背后许多动人故事和引伸故事再度开发 那以后人们不仅仅看得是建筑 那会是体验了海派文化的精髓

建筑上的海派文化

--------------------------------------------------------------------------------

上海近百年的建筑物 可以代表当时的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 是中西建筑文化和建筑理念冲突和融和的的结晶

比如结构 有砖木结构 砖石混合结构 到比较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钢框架结构

比如建筑风格 采用哥特式风格 文艺复兴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装饰艺术派风格 新古典主义风格 现代派风格与装饰艺术派风格 仿中国传统牌楼

比如住宅样式 西班牙式住宅 法国盛期文艺复兴式花园住宅 英国古典式府邸 欧洲城堡样式上海豪华型花园住宅 地中海式花园住宅 北欧式花园住宅

再比如 在中国 改革开发以前 上海的原四会储蓄会大楼现在的国际饭店 一直是上海最高的建筑 来上海旅游者看“国际饭店”就好比现在看“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的保留节目

如果对海派文化下简单定义的话 海派文化就是一种在冲突中的融合和发展 无论文化背景如何国别如何地域如何

上海是个移民城市 过去是 现在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