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怎样接受采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3:53:23
今天下午解放军报过来记者采访我黄泛区农场种粮大户,种粮大户怎样回答呀,有哪些数据需要统计呀,有没有这方面的材料呀

可参考以下文章素材,也许对你的采访会有所帮助的

1月中旬,得知太原出了个种粮大户,记者就积极联系采访。这个采访直到2月9日才得以进行。因为这个种粮大户一会儿要上北京培训、一会儿在太原开会、一会儿又要到安徽出差,他甚至抽不出半天的时间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接受采访。

当记者在太谷县胡村镇见到陈万荣的时候,此处卧龙岗基地的“清徐广源种植场”的牌子已被摘下搁置墙角。1月,他的“山西金盛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刚刚成立。公司是几个朋友联手办的,但他强调:“主要不是要他们的资金投入,而是看重他们的‘人’。”这几个被他看重的人分别负责公司的策划、营销、技术、管理、广告等业务部门。他们因为个人能力、人格魅力等原因被赋予不同的“身价股”,与业绩挂钩。公司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在进行中,将由粮食种植占主要比例转向芦笋培植,相关的芦笋加工产业链条也将形成。种粮大户陈万荣的梦想是建立中国乃至世界芦笋产业基地。

陈万荣承包的2300亩土地分布在清徐、太谷和祁县。在卧龙岗基地的1300亩土地在上世纪70年代曾是果园,后来抛荒了,2005年,陈万荣承包了这块地。

在一人多高的围墙里,冬天的土地安静地躺在北风的呼啸中。收获过玉米的田野里,被粉碎的秸秆插在深翻过的土壤里肥田,田埂上每隔50米就有一个电线杆样的杀虫灯。两条垂直相交的小路把田野分割开来,陈万荣站在1300亩土地的中央,指着西面的大棚说,这5亩试验田正在培植芦笋。又指着南面的一片空地说,这里马上要建起一座办公楼,里面要装多媒体设备,以后业务培训就在这儿进行,办公楼的照明、采暖等问题将用沼气来解决。东面的土地上,几个农民正在翻粪,开春后,这里有500亩土地将种上芦笋。

种粮大户向芦笋转产

陈万荣初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陈根生种地,2003年6月荣获山西省“种粮状元”,2004年6月被农业部授予“种粮大户”的称号。十几年来,他们承包的土地不断扩大,每年农忙时要雇二三百人。去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陈万荣把目光投向芦笋种植。

陈万荣:我要建温室来种芦笋,一年出四茬芦笋,每一季都有,到2009年时产年3000公斤。

记者:您是多年的“种粮大户”,怎么想到种芦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