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种得相思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7:05:32
“庭前种得相思树,落尽相思人未归”
有没有人听过这句诗?原话是这样的吗?知道它的来历故事吗?

嗯,听过,还背过呢!原话是这样的!来历如下:
明代伍瑞隆《竹枝词》写道:“蝴蝶花开蝴蝶飞,鹧鸪草长鹧鸪啼。庭前种得相思树,落尽相思人未归。”词人连用两种意象,先用鹧鸪那种“行不得也哥哥”营造出一种凄厉的氛围,再用红豆道尽相思,将一个闺中妇人思念心上人的哀怨表现得淋漓尽致。

“庭前种得相思树,落尽相思人未归” —— 很哀婉的一句诗

本来,关于相思树的故事也多是凄绝美丽的

昭明太子和顾山红豆树

江苏江阴市的顾山红豆树以古老、奇异、珍稀著称于世。
顾山红豆树是一千四百多年前梁代著名文学家昭明太子萧统,在顾山编篡《昭明文选》时亲手种植的。萧统为什么要种植此树呢?这里还有一段太子与尼姑相爱的动人故事

当时南梁武帝笃信佛教,在国内兴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顾山兴建的是 "香山观音禅寺",寺内还建造了一楼阁,名为“文选楼”。太子萧统代父出家来香山寺,一则为回避宫廷斗争,二则精心修编文选

一日,太子下山来到当时的集市古塘视察民情。偶见一秀丽的尼姑法号叫慧如的,无意中谈及释家精义,太子见慧如才思敏慧,顿生爱慕之情,跟踪到草庵,又就释家经义深淡而不舍,以后多次去草庵谈情说爱,但由于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尼姑,终难成眷属,尼姑相思成疾而终。太子闻讯,痛哭不已,含泪种下双红豆,并将草庵题名红豆庵,满怀相思悲苦离去

红豆山庄和钱柳故事
江苏常熟白峁镇芙蓉村,有—红豆山庄。山庄本是钱谦益的外祖顾玉柱的产业。当年顾玉柱扩建庄园,增种梧桐,又从海南移来红豆树两株,称碧梧红豆庄,到了明末更名为红豆山庄
山庄前临朴溪,怀抱荷塘,水清木华,楚楚若桃源中村落。经多年经营后,愈显个性:竹廊无饰,东篱有菊;敞轩入柳色,草亭传薪香。建筑朴素雅致,书卷之气和村居野趣并存。是一个令无数文人墨客神往的地方。可惜的是随着历史沧桑,旧时建筑均毁,惟存红豆树一株顽强生存。现树高12米,胸径73公分。在树高3米处分为两枝,一枝挺秀,宣言生命的坚韧;一枝残损,记录岁月的艰辛

而红豆山庄的出名不仅仅因为那株老红豆树,更因为这树系着一个千古流芳的浪漫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明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