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政治课时政点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0:09:48
政治课要做时政点评啊~~~要最近期的~~~要点评~~不用太长~~给点就行啦~~真谢谢啦~~
最好是有关经济方面的

加强民间互信 促进中日关系

一提到上述的历史之“结”,双方就陷入僵局,影响两国关系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在强烈的民族情绪之下,即使政府有心改善关系,恐怕也难成其事。因此,要使中日关系能够有稳定持续的发展,以政府推动,加强民间交流建立互信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

虽然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国事访问还没有结束,但此行给中日关系改善和加强所带来的成效,已经引起两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胡锦涛的这次“暖春之旅”,广泛接触了政府和民间各界人士,所有场面都很温馨,散发出真诚的气息,的确让人感到春意融融,名副其实。

在这样的意境之下,人们还可以对中日关系提出一些更高的期望,那就是:在政府的推动下,中日关系应该发展到以民间信任和友谊为基础、在未来不再因一人或一事而发生停滞和倒退的高度。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愿望,是因为对过去中日关系的反思。远的不说,就在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以来的这三十多年里,虽然中日合作发展是主流,但两国关系还是不断地被这样那样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所干扰。前几年,因为小泉纯一郎内阁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的立场而出现“冰点”,以致后来的两国领导人要进行“破冰之旅”和“融冰之旅”,进而发展到这次的“暖春之旅”———在两国历届领导人不断强调相互关系的重要性时,中日关系还常常出现波动,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两国民间互不信任。

而中日民间互信基础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原因,主要在于双方相互了解太少。关心中日关系的中国人,对于中日千百年来的友谊不是不知道,但因为近代以来日本的侵华战争造成的伤害实在太大,以至于在众多中国民众的心里留下难解的“结”,因而在看待日本时,对于战后日本社会的转型、民主的发展、市民社会的主流意见、对外关系中的善举难以客观地看待和评价,而是更多地看到日本少数人的顽固和偏狭,并因此对日本的观感难以改变。

在日本一方面,对中国所出现的民族主义情结,一方面不太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过分强调“向前看”;另一方面不能全面看待,有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是全民反日。因此连带其他方面对中国的问题以点带面,忽视中国人善良宽容的一面,对中国民众的印象也由此恶化。

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