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反应中相同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是什么作用于过敏原的结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3:40:42
是不是抗体?
是不是血清中的抗体?
简述原因
加一题:种群增长s曲线和微生物增长曲线有什么相同点
答的好无限加分
有点疑问:
再次过敏反应后,球蛋白不就已经消耗掉,如何再次过敏反应?

说是抗体也是可以,但不完全。
过敏反应的话,一般指I型超敏反应,与IgE有关
初次至敏,IgE在血清中出现,IgE在血清中出现并不引起明显症状。之后IgE不降解,而是“插”到了嗜碱性细胞和肥大细胞上。
再次接受同一过敏原,“插”有IgE的两种细胞与抗原结合,导致嗜碱性细胞和肥大细胞内脱颗粒,颗粒物质是导致过敏的最主要因素。
就是这样了。

附加题,我觉得相同点可能是他们都有四个期,名字都一样。

补充:我在上面提到,IgE在过敏反应中总是过量的,反应后未用完的IgE“插”在嗜碱性细胞和肥大细胞上。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是一个复杂和抽象的过程,我们可将I型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过敏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此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即课本上所说的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其中肥大细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和黏膜下层,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过原的致敏状态。通常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数月或更长,如果长期不接触该过敏原,致敏状态可自行逐渐消失。

②激发阶段:指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除了组织胺以外,还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们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物增多。

③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根据反应发生的快馒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早期相反应主要由组织胺引起,通常在接触过敏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晚期相反应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过敏原刺激后6~12 h发生反应,可持续数天。

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