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防治的意义是什么?希望能够比较详细一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4:25:36

“粉尘致病性科研成果与防治政策制定国际研讨会”会议纪要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举办的“粉尘致病性科研成果与防治政策制定国际研讨会” 于2007年10月17日在北京召开。来自WHO、美国、德国、意大利、南非、日本、俄罗斯等国际组织、国家以及国内的科学家,政府官员,企业和工会中职业卫生方面的专家等共70余人。经各方共同努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世界卫生组织的Gerry Eijkemans博士作了大会的开幕式主题发言,介绍了国际组织在研究成果向政策制定转化中扮演的角色,并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背景:全球每年大约有2百万人死于职业病或职业损伤,非致死性职业病或职业损伤约有5亿人。

大会首先对粉尘理化性质及其毒性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总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所刘秉慈研究员、美国国立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William Wallace博士等分别就中国尘肺发病机制的研究及中国尘肺病现状、呼吸性粉尘的表面性质与其毒性的关系及与一些工作场所常见的粉尘的致病性的关系、气溶胶污染与健康危害、COX-2活性改变在锌尘致病机制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在粉尘检测、控制和防护方面,德国工商保险联合会(BGIA)的Stephen Gabriel、博士、美国NIOSH的Frank Hearl博士等分别就职业危害检测中的质量控制、美国和德国工作场所粉尘的检测、控制体系作了大会发言。中国、美国、德国和南非的专家还就本国的尘肺流行病学评价和监控及对粉尘相关问题危险性评估监控政策和方法进行了报告,并发现在粉尘暴露工人中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结合粉尘表面性质发现金属采矿业的工人比治陶业的工人更容易患矽肺。在尘肺的诊断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中,介绍了一种不常见的职业暴露引起的矽肺,并强调了正确阅读矽肺X光片训练的重要性及临床数据与生物标志物研究相结合在矽肺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在职业病防护标准、政策制定体系、科研成果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及教育促进议题中,与会专家就中国、中国香港和德国的粉尘职业暴露及医疗监控系统进行了讨论。

尽管各国在粉尘防治、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通过本次研讨会,我们看到各国政府都在努力的不断完善现有的政策和法规,同时以新的科研成果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