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小学语文“一个奇怪的问题”的教学课件啊??急急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3:25:40

教学目标:
1、能在语境中认识“怪,科,提,却,扎,胖,第,误,知,溢”10个生字。重点拼读“怪、扎、却、误、知、溢”的音节,借助媒体理解“溢”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的停顿,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6节。
3、能结合课文内容,借助提示想象说话,知道问题的奇怪之处,理解科学家提出错误问题的原因。
4、通过对比3个孩子的表现,知道遇到问题应像伊琳娜那样敢于质疑,善于实践与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学习生字“怪”
(1)、拼读连词“奇怪”。(指名读——齐读)
(2)、记字形,复习竖心旁的笔顺。
(3)、再次读好词语。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示课题:43、一个奇怪的问题
3、围绕课题提问。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预习要求: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交流记字好办法。
师:谁提出了一个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提这样一个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课文。先请大家按照要求预习课文。
3、反馈预习。
(1)正音“扎”。
师:刚才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课文中这个字的字音很容易读错,谁能来拼读。
出示卡片:zā

“扎”在表示动作的时候读平舌音,男、女读。
请一个同学来领读这两个词语
出示卡片:包扎扎灯笼
(2)开火车拼读音节,读读词语。
出示卡片:错误、却、溢出、知道
4、分节轮读课文,思考:谁提出了一个奇怪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深入感知。
(一)、学习第1节。
1、反馈:谁提出了一个的问题?